“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一句词,也是今天走访困境儿童家庭的真实写照。
他们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却被迫早早当家,他们必须像个小大人一样挑起家庭的重担,一个个小小的身躯里都隐藏着强大的力量。经济条件窘迫、缺乏亲人陪伴照料,缺少家庭教育,这些孩子的童年比起大多儿童的幸福时光,更加艰辛和苦涩,他们的生活和内心都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荔鑫和姐姐爸爸一起住在凌源市沟门子镇毛杖子村的出租房里,母亲离家出走多年音信皆无。父亲是轻微智障,靠着家里仅有的3亩地供养荔鑫和姐姐,有时还去工地搬运装卸瓷砖、地板等零工填补家用。
荔鑫姐姐小学毕业之后,就选择了辍学,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妹妹,早早地帮爸爸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荔鑫写完作业后主动帮助做家务,大冬天零下十几度,荔鑫用自来水洗碗,水很凉,手经常冻得发麻。
荔鑫总想为爸爸做点事情,为他减少些负担,墙上“爸爸辛苦了”等字清晰可见,一字一句都充满了她对爸爸和家的爱,“和爸爸姐姐在一起,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我要努力学习,让她们过上好日子。”荔鑫说道。
我要一辈子做爸爸的眼睛
小宇和爸爸都患有家族遗传性眼病,小宇目前是斜视,爸爸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每况愈下,现已接近失明的状态。
妈妈离家出走后,小宇和爸爸一直相依为命,从那时起,小宇就知道要开始照顾爸爸,要一辈子做爸爸的眼睛。
小小的身躯却充满着对爸爸的保护欲。做饭、洗衣、砍柴、烧火取暖......就这样13岁的凌源市凌北街道建昌沟村的小宇替爸爸撑起了一个家。
照顾全家是我的责任
欣茹爸爸因车祸去世,妈妈离家出走,现和爷爷奶奶大伯伯母一家一起生活,年迈的奶奶因为生病变得行动不便,家里的伯父和伯母都是智力障碍残疾。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欣茹承担起照顾全家人的重任。
今年就读小学6年级的欣茹,学习成绩优异,听话懂事,最喜欢语文,梦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因为家庭的贫困,孩子们吃的基本是玉米面饽饽和蒸土豆,偶尔改善生活的时候,用铁盆蒸点米饭和青菜吃,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几乎得不到保障,在我们生活中炒菜常用的大豆油,对他们而言,也显得太过奢侈。
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充足的营养摄入非常重要,2月22日,“困境儿童助养希望餐”项目组走访慰问凌源市10位困境儿童,为他们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为困境儿童加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新学期能够安心学习。希望我们的关怀可以让他们小小的心田感受到阵阵暖意,也希望新鲜的“希望餐”食材可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困境儿童助养希望餐·
华易公益基金会发起“困境儿童助养希望餐”项目,帮助辽宁省内因种种原因无人照料,处于困境中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餐食补给,为困境儿童提升饮食营养,提高餐食质量,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