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3-2018
爱心捐赠及公益合作电话
慈善文化进校园 | 一堂别样的“慈善第一课”走进25所学校

发布时间:2023/10/12 浏览:66

  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辽宁省民政厅慈善宣传月活动倡导,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慈善、参与慈善,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辽宁省民政厅、沈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华易公益基金会联动省内各市社会组织,于9月份开展“乐善辽宁,助力振兴”慈善第一课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

 

  金秋9月,新学期的钟声已经敲响。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季节,慈善的种子在一间间教室里播撒进学生心田,慈善文化正在校园里绽放新芽......

  1.jpeg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用“慈善”点亮青少年的信仰,用行动传递爱与希望,通过慈善宣讲,让慈善文化走进校园。

  2.jpeg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为让青少年也深入了解慈善、厚植慈善情怀、积极参与慈善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9月,在辽宁省民政厅、沈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华易公益基金会联动省内12个地级市的14家社会组织参与慈善第一课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25所学校,开展25堂慈善文化宣讲课,把慈善种子播进学生心中,共同迎接元气满满的新学期。

  3.jpeg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慈善?”志愿者通过问答互动形式,让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朋友遇到困难,我伸出援助之手”、“我帮助了别人,有一天我也会收获别人的帮助”,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纷纷表达着自己对“慈善”一词的理解。

  4.jpeg

 

  每个人对“慈善”都有着不同的解释。课堂上,志愿者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语言,从慈善的含义、慈善如何助力振兴、儿童青少年应如何参与慈善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以主题宣讲、互动问答、慈善故事、分享慈善案例等形式,将慈善文化带进校园,培养少年儿童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jpeg

 

  “每次宣讲的时间不长,但如果能在孩子们小小的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让它慢慢长大,再开花结果,然后像蒲公英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到哪都会留下爱的印记,一想到这些,觉得自己的付出真的很值。”一名志愿者分享了她的感悟和体会,她认为慈善不是一种形式,慈善是当下每一次爱和善举的点滴瞬间。

  6.jpeg

 

  通过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也获知原来自己也能用实际行动播撒爱心。听到志愿者讲解“儿童青少年如何参与慈善”后,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我想做环保志愿者”、“我想做公益讲解员”,当知道还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奉献一份爱心,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都兴奋不已。

  7.jpeg

 

  校方表示:“本次慈善文化活动深入校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慈善理念根植学生的心中,让慈善文化在校园传递,真正做到了让青少年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我们也将继续努力,让慈善之花在校园绽放。”

  8.jpeg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参与慈善事业的平台,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和责任感。本次在辽宁省民政厅、沈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华易公益基金会面向中小学开展的慈善第一课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反响。

  9.jpeg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华易公益基金会将“传播慈善理念”为己任,在做好慈善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还不断探索和创新公益慈善模式助力振兴,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推动公众了解慈善、走进慈善。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有更多课程可以进入课堂,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这样的慈善课会为青少年的成长带去缤纷色彩,让他们把温暖和善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