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价值与定位
华易公益基金会以“守望相助,扶危济困;与时代同行,营造公益氛围,引领慈善文化”为使命,秉持“根植东北,服务全国;华易公益,予爱传爱”的理念,怀揣“让身边有力量,让人人可公益”的愿景,坚守“阳光、专业、热爱、创新、坚守”的价值观,始终坚持做“阳光慈善的践行者,可靠的公益平台”,这一清晰的定位,为基金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发展历程与规模
基金会成立之初定名为“华易伤害预防公益基金会”,从预防端入手,将安全教育带入校园,为孩子们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安全、灾害逃生等七大主题课程,构建多层次儿童安全保障体系。

经过七年发展,在理事长王一岚的带领下,华易公益基金会已发起200余个公益项目,覆盖儿童关爱、长者关怀、残障福祉、救病助医、美好社区、乡村振兴、公益倡导、赋能发展、生态环保、应急救灾等十大领域,面向社会拨付慈善款物合计5400余万元。截至2025年4月,基金会的公益脚步已走进全国15个省份、2个自治区的49个地级市及4个直辖市,获得1801.09万人次捐赠支持,帮助逾239万人次改善困境、提升自我。七年耕耘收获了多方肯定,基金会不仅连续五年在中基透明指数FTI榜单中获得满分,还荣获“第三届辽宁慈善奖”、“辽宁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2020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等多项荣誉,社会各界对华易公益基金会的公益实践给予高度认可。












公益离不开公众力量的汇聚与创新模式的探索,华易公益基金会倾力打造三大品牌公益计划,凝聚更多向善力量,拓宽公益路径。




| 透明体系构建
基金会深知社会和大众的信任是公益组织发展的根基,始终坚持做“阳光慈善的践行者,可靠的公益平台”的品牌定位,并构建起慈善资金流转的四级透明架构,每级节点设置风控系统,确保资金收支无死角。同时,建立财务公开、项目公开的公益信誉体系,对每一笔慈善款项坚持做到募捐来源、银行进款记录、财务记账、年检年报、慈善中国募捐情况披露、各募捐平台项目进展及财务情况披露,六位一体实时对应。
| 数字化转型与全场景联动
2024年,基金会全面推进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型,通过数字技术加持,构建全场景透明公益新业态:
与国内顶尖公益数字化服务品牌灵析合作,搭建收入、支出管理及公开系统,与各网络募捐入账渠道、支出OA审批系统建立接口,实现官网收支实时公开;升级项目管理软件,搭建完成全流程、全周期管理系统;为项目执行、受助人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库,保障信息安全的同时提升跨部门协作效率。
为使公益项目信息公开更好地融入不同场景,基金会搭建起智慧互通平台:用户可通过官网查询项目进展,捐赠人可通过手机查收实时更新的专属公益动态,实体展厅通过可视化大屏展示公益数据等信息。此外,基金会还定期邀请捐赠人、志愿者等参与线下活动和实地探访,将信息公开由单向展示变为多元参与,实现线上到线下的全场景透明慈善管理闭环。





华易公益基金会深耕公益生态网络建设,通过搭建执行网络、推进区域性行业赋能等方式,与200余家社会组织和机构联动,协力激活公益生态,为公益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 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2025年,为提升慈善组织整体信息公开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华易公益基金会作为牵头单位,与辽宁省慈善联合总会、辽宁公益慈善研究院、北京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共同着手起草制定《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质量优化指南》团体标准。该“指南”将为慈善组织提供系统、科学的信息公开质量优化方案,提升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易读性,帮助其建立契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公开业务架构,完善人员任职、培训、监督机制,助力应对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挑战,推动慈善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深化公益实践与资源整合
未来,华易公益基金会将坚持“阳光慈善的践行者,可靠的公益平台”的品牌定位,坚守阳光、透明的公益信念,以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公益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扩大公益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公益服务的质量,在十大公益领域持续深耕,推出更多贴合社会需求的公益项目,让更多困境群体得到帮助。
同时,持续推进三大品牌计划实施,带动更多群体通过每月定期捐赠,支持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支持;继续吸引在各行各业有突出作为的企业家加入“华易人”,践行企业家责任;招募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向善青年成为“公益倡议官”,传播公益理念与精神,将个人影响力转化为推动慈善发展的动力,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
华易公益基金会朝着“让身边有力量,让人人可公益”的愿景稳步前行,让善意在阳光下持续生长,为构建更规范、更温暖、更有力量的慈善生态贡献力量。